游客
题文

(1)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其中细胞分裂素起着重要作用。
①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的部位,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  
②研究还发现,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含14C 标记氨基酸的溶液(氨基酸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在叶片左半叶某一部位涂抹含14C 标记氨基酸的溶液(如图所示)。

第二步:
实验结果:
(2)萝卜是 C3植物,图 1 为萝卜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解。

①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该过程中能使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色素是
②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在叶绿体中的 NA DPHNADP+含量相等的情况下,突然分停止供给 CO2,请在图 2 中绘出叶绿体中 NADPH 含量的变化曲线。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g
尿素
1g
琼脂
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 __________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②由于培养基污染③由于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
(7)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细菌合成的____________将尿素分解为氨,PH增高,使指示剂变红色。

.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上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___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___。
(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___兴奋,导致___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_____。
(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导致了糖代谢变化。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__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___缺乏。

(17分).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的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四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
实验3: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2:2:1:1
实验4: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黄果 无茸毛红果 无茸毛黄果
(1)番茄植株中,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种,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实验4产生的子代有四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 总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
(5)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的有茸毛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7分)请回答下列生物实验的有关问题:
(1)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___________色,而细胞质基质接近___________色。
(2)探究pH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实验中,需要设置不同pH条件下的对照。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难以将果汁的pH调整到合适的数值,而只能调整好酶液的不同pH,再分别与果汁混合。果汁的pH难以调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第三天抽样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为正常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___________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5) 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a,至少需要的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多根浮萍紧贴水面,生长快;扁种浮萍有气囊,总浮于水体表面。在某稻田中同时引入相同数量的多根浮萍与扁种浮萍。下图中曲线表示多根浮萍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试在图中画出扁种浮萍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某研究小组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所调查的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______________。
②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生长地,基因型AA个体占24%,aa个体占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试解释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
(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且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__________。
(4)下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