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a城是该图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有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连接城镇a,b,c与沿海大城市d的公路建成以后,a,b,c都有一定的发展,其中b城发展最快,a城发展最慢。读图及相关文字,回答26~28题。a城至今能保留大量古建筑群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外力作用微弱 |
B.运用中西方建筑技术和先进材料,经久耐用 |
C.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 |
D.巨额旅游收入投入其保护维修 |
a城最主要的旅游价值是
A.美学价值 | B.历史文化价值 |
C.科学价值 | D.经济价值 |
b城到d城的公路未走直线,而是绕
道经过c城的主要原因是
A.远离河流,避免洪水灾害的影响 | B.排除了跨越不同行政区域的影响 |
C.为了减缓公路坡度 | D.尽量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 |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
A.0.15μm~4m | B.0.4μm~0.76μm |
C.0.15μm~0.4μm | D.0.76μm~4μm |
年太阳总辐射量高值区不可能出现在以下地区中的[ ]
A.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气透明度大的地区 |
B.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
C.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的高山、高原地区 |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 |
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赤道附近,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终年高温多雨 |
B.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类型 |
C.丙地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
D.丁地位于北美大陆东岸,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 | B.冬季和春季 |
C.秋季和冬季 | D.初冬和秋末 |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28—29题。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