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
A.加大技术投入 | B.加强市场营销 |
C.改善交通条件 | D.大量使用农药 |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1)一(2)题。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辆跟踪 | B.合理分配车辆 | C.降低能耗 | D.提高运营成本 |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所示,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1)—(2)题。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A.30天后 | B.75天后 |
C.100天后 | D.140天后 |
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 | B.松嫩平原 |
C.洞庭湖平原 | D.太湖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的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有
A.水稻单产低 |
B.人口稠密 |
C.耕地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
D.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粘重的土壤开垦困难 |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独具特色。据此回答10―13题。青藏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纬度高 | B.地势高 |
C.冰川广布 | D.风力大 |
青藏高原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A.雨量充沛 | B.二氧化碳丰富 |
C.气温低、水分蒸发少 | D.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农业―小麦、青棵 |
B.坝子农业―小麦、青棵 |
C.灌溉农业―小麦、棉花 |
D.绿洲农业―青棵、棉花 |
该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热量 | B.地形、水分 |
C.热量、光照 | D.光照、水分 |
读下图,回答8一9题。我国人均拥有的灌溉耕地面积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耕地多、水资源丰富 | B.东部地区人口多、水资源不足 |
C.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 D.西部地区灌溉耕地和地下水丰富 |
东、中、西部地区灌溉耕地环境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最大,农业生态环境最差 |
B.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严重 |
C.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成灾面积差异很小 |
D.东部地区灌溉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