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中国古代史上的和亲政策持否定态度的诗是
| A.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
| B.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待劳。 |
| C.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
| D.关月夜悬青冢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
|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
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 C 到 D 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 C.国民经济的调整 |
|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
|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
|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
|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 A.建立巩固的抗日联盟 | B.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
| C.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 D.以退让求合作 |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 B.维持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
| C.促成统一作战,确保民族大解放 | D.坚持正面抗战,彻底消灭日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