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与颁行的。它既规定了总统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这表明该法
A.是当时各政治派别妥协的产物 |
B.旨在确保各政治派别和各阶层的利益 |
C.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 |
D.具有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工具主义倾向 |
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发《宣示预备立宪谕》。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十多省响应。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举行“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征文活动,在16篇获奖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11篇,主张民主立宪的有2篇,未表明态度的有3篇。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这些现象表明
A.当时拥护君主立宪者占绝大多数 |
B.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民众与立宪党人的支持 |
C.清政府的立宪活动已无法改变其覆灭的命运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1902年2月,清上谕“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著责成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1903年3月,谕令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并强调要率先拟出,尽快颁行。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清政府这一决策,主要是
A.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 B.搜刮民间公司用于巨额赔款 |
C.适应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 D.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 |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A.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 |
B.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 |
C.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 |
D.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 |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中国 北部 |
中国 西北 |
长江 上游 |
长江 中游 |
长江 下游 |
东南 沿海 |
两广 地区 |
云贵 地区 |
共计 |
|
1843年 |
4.2 |
4.9 |
4.1 |
4.5 |
7.4 |
5.8 |
7.0 |
4.0 |
5.1 |
1893年 |
4.8 |
5.4 |
4.7 |
5.2 |
10.6 |
6.4 |
8.7 |
4.5 |
6.0 |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