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
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
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
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
根本的是
|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
|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
人口的变化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是1950—1990年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图。其中影响图中C点到D点城镇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 |
| B.“文化大革命”大动乱的影响 |
|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影响 |
| D.改革开放的影响 |
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好
| 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
| 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
| 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 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 |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出现的根源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 B.“左”倾思想的指导 |
| C.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 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按相关记录的事件先后排序应该是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 A.①②④③ | B.②③④① | C.②④③① | D.④②①③ |
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B.“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
|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