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桂州腊夜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注1]。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注2],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长、远。 漏:古时滴水计时的工具。有人认为诗歌颔联中,有一字表意极佳,请选出并加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的颈联写景角度有什么变化,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荔枝香近【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①,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②。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③。共剪西窗蜜炬④。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②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③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④唐代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
词的下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中用哪些意象来表现诗人是“暮” 过山村的?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结合诗的最后两联,分析诗人的心境发生了怎样变化?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宋代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元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诗中说“有逢即画”,诗人见到了哪些景物?
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作具体分析。
诗人“杖藜徙倚至黄昏”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赏析诗句“红叶黄花秋意晚”。(6分)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