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中新网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重申他的“经济振兴”计划: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室,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①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②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③注意环保和节能;④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某学者指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最准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日内瓦会议有关材料
B.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2003年胡锦涛出席会议有关材料
C.中日建交——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D.中美建交——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B.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C.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

甲、乙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示意图。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 ①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②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③外国资本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④农轻重比例有所改善。

图甲图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