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新三民主义 | B.毛泽东思想 | C.三民主义 | D.邓小平理论 |
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
“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
1894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由奏折所言可知张振勋建议清政府
A.增加各项官民税额以偿付赔款 | B.应兴办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 |
C.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 | D.允许私人兴办企业 |
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