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 )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8 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
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
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
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
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
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A.国共共同抗日 |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
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 |
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 |
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 |
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