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朝闻道,夕死可矣。 |
B.善始者实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
C.振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
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吾从而师之 |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臣闻求木之长者 |
D.而况于明哲乎青取之于蓝 |
下面翻译的句子正确的一句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应当重视神灵的器皿。 |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克服到最后的却很少。 |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会 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把骨和肉扔给行路的人。 |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的力量。 |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宋王与仇齐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译文: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译文: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译文: |
5. |
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答: |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解释:颦()美()走()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解释:孰()过()亡()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超,宇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令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僧又笑曰:“可矣,于即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技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聊斋志异》)
解释:啖()馆()丰()益()
角()蹈()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宋•阮阅《诗话总龟•推敲》)
解释:讶()方()俄()布衣之交()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