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解释:孰( ) 过( ) 亡( )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 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易:交换 |
B.脱道中牛死脱:倘若 |
C.愿得只履事之事:供奉 |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多:称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吏卒因以语动令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
B.君乃释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欲责欺罔霏而征其偿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D.何以命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零陵三亭记
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所,或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低湿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乱赋扰,民诉于州牧,求推能济弊者。(薛存义)来莅兹邑,遁逃者复还,愁痛者笑歌;逋租匿役者,期月辨理;宿蠹藏奸者,披露首服。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吏之席,耳不闻鼛鼓之音。鸡豚糗醑①,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尝以剧自扰,山水鸟鱼之乐,澹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低洼,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坳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映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②,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谌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③。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有福,可遂乎?予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薛拜手曰:“吾志也。”遂刻之。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注释】①糗醑: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醑xǔ,美酒。②埴:zhí,黏土。③裨谌、宓子:裨谌,郑国大夫,善于与诸侯交往,常乘车到郊野游赏,往往获得成效;宓子,鲁国人,为单父县令,喜欢抚琴娱乐,却将单父治理得很好。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然后理达而成事然后:这样之后 |
B.假湘源令假:借助 |
C.胄牧尚焉尚:推崇 |
D.然而未尝以剧自扰剧:(政务)繁忙 |
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不施胥吏之席 |
B.使之清宁平夷 |
C.高明游息之道 |
D.咸有薛之志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之有观游所,或以为非政,是大不然。
(2)会零陵政乱赋扰,民诉于州牧,求推能济弊者。
(3)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有福,可遂乎?概括薛存义能够担任零陵县令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
B.负而前驱负:背,用背驮东西 |
C.函梁君臣之首函:匣子,此处是动词 |
D.举天下之豪杰举:列举 |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D.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用后唐庄宗由盛转衰的事例加以论证,再进一步得出结论。 |
B.作者用对比手法描述庄宗事例,“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印象深刻。 |
C.文章用庄宗“得与失”“盛与衰”的内容作为立论的历史根据,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 |
D.文章题目是“伶官传序”,表面写伶人,实际上是通过回顾庄宗的事例,强化对“人事”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篇单纯记述庄宗的传记作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 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坐:因„„犯罪。 |
B.临少与兄皎具有令.令:美好。 |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请求休假。 |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为狱:主掌讼事。 |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 ( )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
③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④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⑤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⑥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A.①⑤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祈雨于他祠不获,则祈于此,其祈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满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力,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愧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钱塘,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有道之上,又何以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纡徐以成文徐:缓缓。 |
B.乘高而望上乘:登上。 |
C.而不克以为泉克:攻克 |
D.自天竺谢讲事谢:辞去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②龙井其尤者也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无穷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①②③ B. ①②⑥ C.③④⑤ D. ②⑤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态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 |
B.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
C.文章游记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 |
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是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祈于此,其祈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2)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