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鸟八密以告,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敞,未可用,弗听。鸟八请以夜斫营,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空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韩王。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明年,帝复征夏国。惠自河南进,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既入敌境,侦候不远,铠甲载于车,军士不得乘马。诸将成请备不虞,惠曰:“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数日,我军未营。候者报夏师至,惠方诘妄言罪,谅祚军从坂而下。惠与麾下不及甲而走。追者射惠,几不免,军士死伤尤众。师还,以惠子慈氏奴殁于阵,诏释其罪。十九年,请老,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辞章再上,乃许之,封魏国王。诏冬夏赴行在,参决疑议。清宁二年薨,年七十四,遗命家人薄葬。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徇:当众宣布号令。
B.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尚:高攀婚姻。
C.诸将咸请备不虞 虞:料想。
D.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策:拄着。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B.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C.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D.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惠英勇善战,军律整肃。他随伯父征伐高丽,全力作战,打败高丽;后来进攻开京,因所辖部队纪律严整,被授官契丹行官都部署。
B.萧惠洞察时局,战宋首功。萧惠分析辽国与宋国的强弱格局,建议皇帝亲征宋国,自己与大兄弟率大军逼近宋国边境,迫使宋国割地增币请和。
C.萧惠移师西夏,智勇俱废。辽帝征伐西夏,萧惠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从黄河南进军,已人敌境,轻敌傲慢,险些被迫兵射死。
D.萧惠战败罪重,幸免逃责。他身为驸马都尉,与夏作战,判断战局有误,战败责任重大,但因儿子战死,皇帝下令免去其罪。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薛万均,本燉煌人,后徙京兆咸阳。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计胜。”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 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欢,乘之,俘杀相。突厥走,遂围师都。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既而贼果斩师都降。俄从李靖讨吐谷浑。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还语诸将曰:“贼易与。”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虏且来!”乃勒兵。俄而虏至,万均直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魏徵曰:“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诏勿治。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选自《新唐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堞缘:向上爬,攀援
B.各以百骑行前,与虏遇  卒:通“猝”,猝然,突然
C.乘之,俘杀相藉:抚慰
D.岂死者有知,此赐乎冀:希望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万均作战勇猛的一项是()
①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②万均兄弟横击之
③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④万均单骑驰突
⑤万均直前斩其将 ⑥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万均本是敦煌人,而且是隋朝官员的后代,但后来他同弟弟跟罗艺一起归顺了唐朝,并和罗艺迎击过窦建德入侵范阳的十万军队。
B.柴绍出讨梁师都时,命薛万均为副帅,万彻也随同出征。离朔方数十里地时,突厥兵马突然而至,唐军退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薛氏兄弟却扭转了战局。
C.随同李靖抵达青海征讨吐谷浑时,薛万均所向披靡,还鼓励诸将说贼寇是容易对付的,并第二次驰马杀回敌阵,斩杀敌兵几千人,勇冠三军。
D.有人控告薛万均,虽经魏征劝说,太宗没有追究他,但已心存怨怒,以致后来为一点小事,把他囚禁。薛万均忧愤而亡后,太宗却又非常悲痛。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2)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文侯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段干木之庐必式①。四方贤士多归之。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 “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磺,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式:通“轼”。古代车厢前扶手的横木。在这里的意思是低头抚轼,表示敬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过:经过
B.文侯怒,任座趋出趋:驱赶
C.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进:举荐
D.子恶得与魏成比也比:并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文侯问于群臣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魏文侯善于“纳谏”的一组是
①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③“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④钟声不比乎?左高。⑤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⑥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派遣乐羊讨伐中山国,却将其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任座据此对魏文侯“仁君”之说提出质疑。
B.在田子方看来,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惟有贫贱之士无所畏惧,不在乎什么“言不用,行不合”。
C.在如何识别人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并得到了文侯的认可,文侯据此选定了李克为国相。
D.翟璜曾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继而历数自己的功劳,指责李克,在李克解释原因后,翟璜承认自己错了,愿意做他的弟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分)
(2)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冼马除:革除
B.以刘日西山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病重
D.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

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州司临门,急星火 ②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尤甚
C.①但刘日薄西山 ②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日短也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且臣少仕伪朝,历郎署②虽然,犹有未
B.①非臣陨首所能报②雄州列,俊采星驰
C.①臣具以表贾谊于长沙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②宾主尽东南之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翻译下列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嘉庆初,以拔贡就职州判,发陕西,署汉阴通判、石泉知县。三年,署商州州同。治州东百里曰龙驹寨,寨之东为河南,南出武关为湖北。路四通,多林莽山径,易凭匿。时川、楚教匪屡由武关入陕西。方泌始至,民吏扫地赤立,贼酋张汉潮拥众至,罝药面中,诱贼劫食,多死,遂西走,大军乘之,汉潮由是不振。方泌集众谋曰:“贼虽去,必复来。若等逃亦死,守不得耕种亦死。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众曰:“惟命。”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
四年,贼屯山阳、镇安,将东走河南,迎击败之;又击贼于铁峪铺,贼据山上,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夺据东山上,数乘懈击之,贼宵遁。后贼由雒南东,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皆请隶龙驹寨。
五年,知州困于贼,方泌驰百九十里至北湾,贼惊曰:“龙驹寨兵至矣!”时贼屯州西及雒南、山阳各万余人,欲东出。方泌乡兵二万,列三大营以待。会官军至,夹攻,贼大败,几尽歼。是役枕戈寝者五十日。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贼遂相戒无过商州。
八年,授盩厔知县,犹时时入山搜贼,又获宁陕倡乱者四十余人。境内甫定,捐俸赈饥,旌死节妇,河滩、马厂、盐法,皆区画久远。擢宁陕同知。仁宗召见,问商州事甚悉。擢四川顺庆知府。渠县民变,大吏以兵。方泌曰:“此赛会人众,至各相惊疑,讹言横兴,非叛也。”捕十二人而变息。调成都,母忧归。服阕,授福建延平。寻调台湾,两署台湾道。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方泌一理喻,罪如法。道光十八年,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
【注】①扫地赤立: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②游击:古代官名。③谳:审判定罪。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贼由雒南东逸:逃跑
B.方泌乡兵二万勒:率领
C.大吏以兵属:归属
D.罪如法蔽:判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罝药面中②是仁术也
B.①亲教战②句读不知
C.①是役枕戈寝者五十日②王怒疏屈平
D.①方泌一理喻②请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盖方泌“治乱有方”的一组是
①乃罝药面中,诱贼劫食 ②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 ③贼错愕迎战,遂败④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⑤皆区画久远⑥捕十二人而变息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庆三年,盖方泌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区域四面畅通,而且有很多山林路径,便于藏匿,这给了川、楚教匪出入此地的机会。
B.当时商州老百姓非常穷困,盖方泌设计诱杀当地匪贼,并在当地集合了队伍,亲自训练,定时集散,因此没有耽误农事。
C.盖方泌多次带兵击败匪贼,其乡兵名声大振,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队伍,以至于匪贼闻声丧胆,相互告诫不要经过商州。
D.盖方泌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当渠县发生民变时,他清醒地做出判断,认为并非百姓叛乱,最终平息了民变。调职成都后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
(2)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
(3)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

(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父斡直,轻财重义,不仕进。赡思为官清正,毫不容情。
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泰定三年,诏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天历三年,召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进所著《帝王心法》,文宗称善。诏预修《经世大典》,以论议不合求去,命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谕留之,赡思坚以母老辞,遂赐币遣之。复传旨曰:“卿且暂还,行召卿矣。”
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即上封事十条。时奸臣变乱成宪,帝方虚已以听,赡思所言,皆一时群臣所不敢言者。侍御史赵承庆见之,叹曰:“御史言及此,天下福也。”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藩为之震悚。襄、汉流民,聚居宋之绍熙府故地,至数千户,私开盐井,自相部署,往往劫囚徒,杀巡卒,赡思乃擒其魁,而释其党。复上言:“绍熙土饶利厚。流户日增,若以其人散还本籍,恐为边患,宜设官府以抚定之。”诏即其地置绍熙宣抚司。
三年,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
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我将杀而夫。”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邻人告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可释哉?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
赡思邃于经,皆究极之。家贫,馔粥或不继,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至正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
(选自《元史•赡思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除,免除
B.弱冠比:等到
C.不仕进干:追求
D.以私恩市:买,谋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西域人多附风雨兴
B.聚居宋绍熙府故地齐桓、晋文事可得闻乎
C.以其人散还本籍君既见录
D.尝五府官决狱咸宁嬴而不助五国也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赡思有“为政之才”的一组是()
①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
②召入为应奉翰林文字
③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即上封事十条
④宜设官府以抚定之
⑤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
⑥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赡思年少时,师从名师,遍读书籍,不但学到很多扎实有用的学问,而且能够把所学付诸实践,颇得乡邻的推崇器重。
B.赡思参加科举考试未果,他对此一笑了之。后来得到皇帝赏识而被任用,期间,他不攀附权贵,坚持己见,曾两次请辞回家。
C.赡思恪尽职守,敢于进谏,建议屡被采纳;他又不徇私情,惩治污吏;安抚流民,情法并举;请遣猾民,使其供纳赋役。
D.赡思历任司法部门的官职,曾力主将与邻人私通却又迟报丈夫被杀实情的宋娥依法判罪,其依法判案大多如此。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赡思坚以母老辞,遂赐币遣之。
(2)馔粥或不继,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