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广大公务员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政治意义是
| A.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 B.有利于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和亲民形象 |
| C.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 D.有利于灾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据报道,陕西省咸阳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尚未完全摆脱贫困,有的村民连吃水难、行路难问题还没有解决。然而,这里的一些乡村热衷于建广场、立雕塑、修花坛、移大树,花费巨额资金“打造”新农村“示范村”,还有的乡村为了应付领导参观修遮羞墙、建仿古门,甚至毁良田、挖果园建新村。这些做法( )
①不利于维护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②违背了群众路线、群众观点
③说明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④说明创新不一定推动社会发展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
|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
|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
|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选举法修正案,首次实现城乡“同票同权”。从“同票不同权”到“同票同权”,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这体现了( )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
| B.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
|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
| D.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
有关专家指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有新的突破,真正走上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必须大力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这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完善、补充,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上述材料表明( )
|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 B.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
|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
|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
2010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众多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讲解低碳环保知识,“手机电池充电后要及时拔下插头;尽量步行、多骑自行车、少乘车出行;尽量使用节能空调、节能冰箱”,以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
①环保意识对治理环境污染起决定作用
②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