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始终牵挂着党和政府的心,终于有一天,我们政府实现了这一梦想。”“这一梦想”基本解决时在
A.新中国成立时 |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 |
C.人民公社运动时 | D.20世纪80年代末 |
1938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文明的中心原则在于,使统治阶级服从人民约定俗成的习俗,遵守人民以宪法表达出的意志。”他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
A.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 B.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
C.议会主权、法律至上 | D.民主共和、崇尚科学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普罗泰戈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
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 | B.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
C.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 D.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上帝 |
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材料空白处应是
A.权利与金钱 | B.上帝和法律 | C.智慧与德行 | D.民主与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