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 |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 |
C.君子亦有穷乎穷:困厄 |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 |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乃亡赵走燕 |
C.赐,而志不远矣某所,而母立于兹 |
D.人之不我信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 |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 |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6处)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 八 月 亮 卒 渭 滨 征 西 大 将 军 魏 延与 丞 相 长 史 杨 仪 争 权 不 和 举兵 相 攻 延 败 走 斩 延 首 仪 率 诸 军 还 成 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三国志·后主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②,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注】①衰:cuī,(穿着)丧服。②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诣:到……去、拜访 |
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虞:预料 |
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持:捉拿 |
D.翻伏地阳醉,不持阳:假装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去以六月息者也 |
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请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养鱼记
欧阳修
①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②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③,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②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注]①非非堂:堂名,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
②洿:掘土为池。
③甃: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更号。
作者笔下的小池有哪些特点?
文中的“巨鱼”是喻指的人,“小鱼”是喻指的人。
作者在小池边会有“舒忧隘而娱穷独”的感觉,是因为。
童子“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你同意吗?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上微行至于柏谷,夜投亭长宿,亭长不内,乃宿于逆旅。逆旅翁谓上曰:“汝长大多力,当勤稼穑;何忽带剑群聚,夜行动众,此不欲为盗则淫耳。”上默然不应,因乞浆饮。翁答曰:“吾止有溺,无浆也。”有顷,还内。上使人觇之,见翁方要少年十余人,皆持弓矢刀剑,令主人妪出安过客。妪归,谓其翁曰:“吾观此丈夫,乃非常人也;且亦有备,不可图也。不如因礼之。”其夫曰:“此易与耳!鸣鼓会众,讨此群盗,何忧不克。”妪曰:“且安之,令其眠,乃可图也。”翁从之。
②时,上从者十余人,既闻其谋,皆惧,劝上夜去。上曰:“去必致祸,不如且止以安之。”有顷,妪出,谓上曰:“诸公子不闻主人翁言乎?此翁好饮酒,狂悖不足计也。今日具令公子安眠无他。”妪自还内。时天寒,妪酌酒,多与其夫及诸少年,皆醉。妪自缚其夫,诸少年皆走。妪出谢客,杀鸡作食。
③平明,上去。是日还宫,乃召逆旅夫妻见之,赐姬金千斤,擢其夫为羽林郎①。
④时,丞相公孙雄数谏上,弗从,因自杀。上闻而悲之。后二十余日,有柏谷之逼,乃改殡雄,为起坟冢在茂陵②旁。
(选自班固《汉武故事》,有删改)
[注]①羽林郎:皇帝禁军的官员。
②茂陵:汉武帝的坟墓。汉朝的制度,皇帝即位后,就建造陵墓。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上微行至于柏谷()(2)汝长大多力,当勤稼穑()
(3)此易与耳()(4)擢其夫为羽林郎()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安之,令其眠,乃可图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不如因礼之/因击沛公于坐 |
C.有柏谷之逼/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D.上闻而悲之/吾尝终日而思矣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使人觇之,见翁方要少年十余人。
(2)去必致祸,不如且止以安之。根据文意推断:(用自己的话回答)
(1)第④段“丞相公孙雄数谏上”中“谏”的内容是;
(2)汉武帝“改殡雄,为起坟冢在茂陵旁”的原因是。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用四字短语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
(1)汉武帝:(2)店老板:(3)老板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尚志斋说》) 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志: 追求 目标 |
B.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嫚: 轻侮 蔑视 |
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慑: 害怕 减损 |
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离: 分开 超过 |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明“立志始终不可改变”的一组是
① 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
② 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③ 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
④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是要和没有志向人绝交、不能和他做朋友的,因为这样的人没有追求,会耽误自己。 |
B.没有志向,还想不成为做事随意的人,大概很少见吧。这就是立志是最重要因素的道理。 |
C.有志向的人跟随老师,寻找朋友,好好读书,弄清道理,这都是实现目标所应做的事情。 |
D.如果一个人一旦确立志向,哪怕是想将来成为圣人,只要始终坚持,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⑵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