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梁天监初,除后军谘议参军。邃求边境自效,以为庐江太守。
五年,征邵阳洲,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邃筑垒逼桥,每战辄克,于是密作没突舰。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
迁广陵太守,与乡人共入魏武庙,因论帝王功业。其妻甥王篆之密启梁武帝云:“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迹。”由是左迁始安太守。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吕僧珍曰 :“昔阮咸、颜延有二始①之叹,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后为竟陵太守,开置屯田,公私便之。再迁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息边运,人吏获安。乃相率饷绢千余匹,邃从容曰:“汝等不应尔,吾又不可逆。”纳其二匹而已。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军来援。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邃击破之,遂围其城。寿请降,义州平。
四年,大军北侵,以邃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寿阳,攻其郛,斩门而入,一日战九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援绝拔还。于是邃复整兵,收集士卒。明年,略地至汝、颍间,□在回应。魏寿阳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邃临淮叹曰:“今日不破河间,方为谢玄所笑。”乃为四甄②以待之。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承业奔走,闭门不敢复出。
在军疾笃,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将吏惮之,少敢犯法。及卒,淮、肥间莫不流涕。
(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二始:指晋始平太守阮咸与南朝宋始安太守颜延之,二人皆负时望而遭忌。
②四甄:指埋伏左右的四支军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济:渡河 |
B.邃乘舰径造桥侧造:建造 |
C.吾又不可逆逆:推却 |
D.在军疾笃笃:严重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邃年少会写文章,当官后自己要求到边境去效力,担任庐江太守。 |
B.裴邃担任二州刺史时开发屯田,粮仓充实,军民安定,于是他们送来许多匹绢。 |
C.魏军袭击寿阳,攻打外城,杀掉守关士兵进入内城,裴邃率众与之大战了九个回合。 |
D.裴邃为人正直有威仪,将吏敬畏他,他去世后,淮肥间的人民没有不流泪涕泣的。 |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
②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情表(节选)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欲奉诏奔驰 |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C.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
B.①臣以供养无主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
C.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②谨拜表以闻 |
D.①皇天后土实所共鉴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作者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作为过渡,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但由于“刘病日笃”而提出“终养”的请求。 |
B.第②段作者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陈述自己特别孤苦的处境和自己的从政经历、人生态度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帝的疑虑。 |
C.第②段融情于理,情深理透,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语,曲折而层次清楚,婉转而情理皆宜。 |
D.第③段先以一“长”一“短”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又以乌鸦反哺的比喻提出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 | B.体仁衔之衔:怀恨。 |
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 | 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约束。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 |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2)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盂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日:“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令就禁趣:立刻 |
B.多榜官门曰榜:张贴 |
C.实不敢爱死爱:吝惜 |
D.以旌吾过旌:表彰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①言毕,令笞杀之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2)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盐课大亏课:赋税。 |
B.司火之起伏司:观察。 |
C.盐之委积以时收之委:聚积。 |
D.讫事赴阙讫:完毕。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叶衡有治理才干的一组是
①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③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④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⑤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⑥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把民户定为九等,把五等以下应交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并亲自写字赐给他;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
D.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请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延进颇亲学,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景崇平,延进奉捷奏以入,授凤翔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晖徙宋州,亦从为牙职,改领荣州刺史。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
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①。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
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还,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节选自《宋史》)
注: ①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晖领凤翔节度领:兼任 |
B.俾以从事俾:使,让 |
C.师次满城次:驻扎 |
D.士流以此多之多:多疑 |
下列有关内容都直接表现赵延进拳勇有谋的一项是:
①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②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
③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④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
⑤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⑥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
A.②③⑥ | B.①②⑤ | C.①②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延进少年有为,作战英勇。王景崇据城造反的时候,赵延进随父亲赵晖讨伐叛逆,多次充作先锋;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入朝送捷报,受朝廷赏识而升迁。
B赵延进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太平兴国年间在襄州郡任上时,不仅组织治水,杜绝汉江水患,而且在奉命督造八百副炮具时,也提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C.赵延进应变得法,勇于担责。对辽作战时,他登高望敌,发现了本军布阵死板的弊病,在大家不愿抗上的情况下,敢于独自承担罪责,后合兵进击得以大胜。
D.赵延进深受百姓拥戴,皇帝信任。离任时,几千吏民守着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下,后皇帝下诏允许他留任一年;他能于军事,又是皇亲,所以被当做心腹任用。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2) 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