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 B.西汉 | C.南北朝 | D.唐朝 |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
|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这体现的原则是
| A.联邦制原则 | B.主权在民原则 |
| C.权力制衡原则 | D.中央集权原则 |
《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
| A.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有选举产生 |
| B.美国实行联邦制 |
| 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
| D.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
下列对英国1 9世纪中期以后的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②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③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④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