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才学出众)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材料二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宫,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二十五史》之宋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6分)
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
⑷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2分)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此后封建统治者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请回答:
(1)历代统治者采用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将自己的名号定为皇帝。从此,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皇朝最高统治者的名号一直沿用了2000年。与皇帝相关的制度尽管越来越复杂,但其实质却一直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和不受约束的权力。
——孟祥才《中国政治制度史·秦汉卷》
材料二: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
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秦始皇》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知识,归纳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秦代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意义。
日本是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其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战争中日本分别制造了哪些惨案或大屠杀?(各举一例)
(2)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指出“中华民族已经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祝贺。”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材料二:南宋定都杭州(临安),实为中国古都变迁的一个重要转变。明代学者顾起元说:“南宋建都,首建康,次临安。然尝据当时事势衡之,欲取中原,进取淮颍,故宜坐建康以便经略,故李纲请高宗去越而幸建康。至欲立宗庙社稷,稍图安居,则在高宗时,建康’不如临安之巩固矣。”而且临安“而地号膏腴,财富所辏。”
(3)读《唐宋都城变迁示意图》,指出唐宋时期都城变迁的方向。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南宋定都临安的因素。
(4)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城市进一步繁荣。简要说明当时城市发展的情况,分析城市发展对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何影响?(5)
材料三:上海的外国租界是一个实例,阐明西方文明的优点。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
——(英国专栏作家)干德利《中国的今昔》一书出版于1895年
材料四: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虽呻吟仆地①皆置不理,惟掩鼻过之而已。可见有司②之失败,富室之无良,何怪乎外人轻侮也。况通商各埠、江边、海边之地,当道理宜填筑马路,如洋人租界一式,以便往来。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
注释:①仆地:倒地。②有司:指负有相关责任的机构或部门。
(5)从当时中外人士的这些描述和议论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通商口岸和租界的开辟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奉“国宝”级文物(“汉委奴国王”金印与鉴真塑像)
|
|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是怎样走向高度西洋化、近代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