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共和巨擘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所以,民主政体将限于一个小小的地区,共和政体能扩展到一个大的地区。”以下各项中不符合“共和”理念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
| C.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 D.代议制 |
下表是我国1957—1960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
| 增长率 |
-22.8% |
47% |
223% |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B.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 A.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
|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旨在说明
| 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
|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 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
“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这里列宁评价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 C.民生主义 | D.民主主义 |
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
| B.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
| C.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
| D.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