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 都属于细胞外液,请在下列方框中分别填写其名称:
(2)请在(1)中用箭头表示出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只有维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的稳态,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长时间行走后,脚底会磨起“水泡”,刺破水泡,流出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
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酶和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组织,然后经过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 。
(2)假设甲与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3)杂交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 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试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到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法或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置在中,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
(2)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三种抗生素的滤纸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 ;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病菌对抗生素B;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鼬为杂食性,也常以谷物为食,则田鼠和鼬的种间关系为 。
(2)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
(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鼬在遇到危险时,常喷出恶臭的液体,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为 。
(6)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该耕地中富含磷元素,被生物体吸收后,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接受到瘦素信号后,机体能通过复杂的网络调节摄食行为。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
(2)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必需通过的加工和运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随运送到全身各处。下丘脑中的靶细胞通过来识别瘦素。
(3)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如其分泌的可引起尿量减少。
(4)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基因缺陷所致,B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
分析以下实验:
(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A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 ,B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大菱鲆的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一l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一l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恒温箱中以保持恒温。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可以用表示。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理由是:。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