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习完本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我们不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应采取固定的模式
C.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D.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1月上海市卢湾区高三期末24题)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B.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为中心转化
C.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

为中国近代政治变革制造历史依据的著作是
   
    A.          B.      C.       D.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6题)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书评:“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


(2008年12月兴化市高三期中调研9题)书评:“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