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共 40分)
材料一:2010年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说到此处,总理语气坚定、饱含感情,会场响起长达5分秒钟的掌声。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山东省制定黄河三角洲实验区的发展思路:加强科学实验解决制约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核心技术问题,建设高效生态经济技术示范基地,不断总结经验并推广到全区,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统一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中。
材料三:根据中共辽宁省九届九次会议精神,辽宁省上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政府多次向省委汇报工作,采纳省政协的有关提案,听取有关专家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措施。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制定黄河三角洲实验区的发展思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辽宁省政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是如何做到科学民主决策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
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
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
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
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
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
“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
见之,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上述“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将与国际节庆协会合作,于2011年10月28日至30
日在北京共同主办第二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以下简称峰会)。某校高三(7)班同学开展了
“走进传统节庆,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节庆,让文化更璀璨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
世代相传 的一种社会活动。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
节庆等;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如春节、元宵节等)和现代节庆(如旅游节等)。
中华56个民族的节庆文化丰富多彩,我国各个地方政府每年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达9000
多个,其中1/3的节庆是由民族地区举办的。为扶持民族节庆知名品牌,本届峰会期间将举
行2011“民族节庆奖”评选、颁奖活动,评选依据国际节庆协会的权威评价体系,以节庆
的民族性、国际性、创新性为重要评选指数。获奖节庆和城市将进一步向国际节庆协会推荐
参评“IFEA国际节庆奖”。
(1)结合材料,解读我国扶持民族节庆品牌的文化价值。民俗,让经济更繁荣
本届峰会将以“打造民族节庆品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为主
题。同学们上网了解到,节庆是民俗风情旅游的重要物质依托,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
成部分。民俗风情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
娱乐、节庆、礼节、婚恋、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
和禁忌。由于民俗风情自身的特点以及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价值,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
现代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吸引着众多旅游者,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发展民俗文化产业献计献策。
我心目中的精彩节庆
“2011优秀民族节庆”评选将设立“最具民族特色节庆”奖、“最具国际影响力节
庆”奖、“最具创新价值节庆”奖、“最具魅力节庆城市”奖等四个奖项,推选活动的网
上公示投票活动在中华节庆网进行。每天均有大量来自国内外的网民通过网上公示投票
专题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中华民族节庆。
(3)请就材料中的四个奖项之一,提出你心目中的候选对象,为它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
并从哲学角度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1月3日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法国戛纳开幕。峰会对促
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认为中国在峰会上
表现抢眼,引起世界关注。
(1)中、美、英、法四国政体及其共同特征是什么?如何看待G20峰会的积极作用?
(2)有人认为,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我国将与美英法政体走向趋同。请对此简要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有人认为,
“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简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
不可能协调发展”的观点。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在繁荣的奋斗目标必须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党的领导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