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处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结合材料,分析阐释材料蕴含了哪些唯物辩证法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见下面的统计图、表

城镇化率
年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西部相差(百分点)
2007年
53.2%
39.4%
37%
16.2
2008年
55.7%
40.9%
38.3%
17.4
2009年
56.7%
41.3%
39.4%
17.3
2010年
59.9%
45.2%
41.6%
18.3
2011年
61.1%
47%
42.7%
18.4

表 2007—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城镇化率对比
注:2011年我国城镇化预期目标为48.5%,而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均在80%以上。(资料《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如韩国推行大城市主导型的城镇化,大力改善道路、水电等城镇基础设施,并发起“新农村”运动,推动乡村发展,迅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也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拉美地区是世界城镇化最快地区,但由于“赶超”过度,城镇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出现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材料三 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⑴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⑵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
⑶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法国哲学家孔德曾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15~64岁人口占比
注:①国际上估计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是常用的统计口径之一。本统计忽略中外劳动者实际工作年限的差异。②婴儿潮,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人口出生率大幅提升的现象。
材料二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金短缺、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1)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分析1980~2010年的人口状况为什么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助推作用。
2009~2012年中国劳动力基本工资年增长率递增,此后10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将处于上升阶段。
(2)结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分析中国今后发展对外贸易是否还需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

材料一近年来,丽江、平遥等古城倍受游客青睐,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的地区受其启发,也投入巨资,在现存历史遗迹基础上大拆大建,完全复建一座古城。
材料二有专家认为,复建古城的初衷应是文物保护和利用,不能只把拉动经济增长作为目的。如果复建的古城表面上宏伟、漂亮,但破坏了现存文物及周围环境,失去了文化底蕴和内涵,游客是不喜欢去看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复建古城。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公开是腐败的天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观点二“人民才是国家权力的真正所有者,才是腐败的真正天敌。”
(1)关于“腐败的天敌”的两个观点是否矛盾?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加强。如下图(简图):

(2)结合材料,说明必须把建设廉洁政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2002年)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年)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如何体现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