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经济中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 B.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
| C.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 D.太湖流域不再是经济重心 |
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右图所示的标志,其目的是()
| A.调整农业 |
| B.整顿银行金融业 |
| C.复兴工业 |
| D.实施社会保障与救济 |
下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
|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
| C.通过工业复兴法 |
|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
| A.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 |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
| C.大力的调整农业政策 | 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
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 A.波及范围广 | B.持续时间特别长 |
| C.破坏性特别大 |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