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反应:2NO2(g) 2NO(g) + 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 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 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分别依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
结论 |
|
A |
将“84”消毒液(含NaClO)滴入品红溶液中,褪色缓慢,若同时加入食醋,红色很快褪为无色 |
随溶液pH减小,“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增强 |
B |
苯酚和水的浊液中,加碳酸钠溶液,溶液变澄清 |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强 |
C |
铜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钠固体,溶液变蓝,有明显的气泡放出,铜溶解 |
硝酸钠可以加快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
D |
向1mL 0.1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mL0.1mol/L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0.1mol/L NaBr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
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溴化银 |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g) 4NO2(g) +O2(g) △H>0, 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
0 |
500 |
100 0 |
150 0 |
c(N2O5)/mol•L-1 |
5.00 |
3.52 |
2.50 |
2.50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500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1•s-1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为50%
C.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c(N2O5)>5.00mol•L-1
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K2
N2(g)+3H2(g)2NH3(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
①降温 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N2的浓度 ④加压
A.③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④ |
在不同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O和1mol活性炭,发生反应: 2NO(g)+C(g)N2(g)+CO2(g)△H="-213.5kJ" mol-1,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
温度/℃ |
n(活性炭)/mol |
n(CO2)/mol |
T1 |
0.70 |
|
T2 |
0.2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
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9/16
C.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减
D.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N2):c(NO)不变
用四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
操作及现象 |
溶液 |
A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
饱和Na2CO3溶液 |
B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
Na2SiO3溶液 |
C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
Ca(ClO)2溶液 |
D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