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定风波》,完成两个小题。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在横线处默写出原词句:③----------------------------
(2)人们说此词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并体现了词人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说法的?请结合苏轼的身世,说说你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全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古代诗歌阅读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唐代诗人秦韬玉,男,生卒年不详,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先为一宦官做幕僚,后从唐僖宗避难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全诗以“贫女”的口吻述说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诗歌各联内容加以概括。
(5分)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说出其中的两种,并结合诗句进行简析。(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①,壮士连营候鼓鼙。
[注]①看烽火:这里指将士们突然看到报警的烽火由远而近传递而来。请对诗歌一、二句的景物描写作简要赏析。
第四句在有的版本中改“候”为“听”,不仅没有可靠的依据,而且神韵顿损,请结合全诗谈谈“候”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共7分。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①,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①“九月”句: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②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点,并适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