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1)材料一中“新的精神……世界”指什么? “新的精神……世界”中的哪些主张有利于欧洲启蒙思想家进行反封建专制的宣传?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
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孔子表达的是守成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肯定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强调历史对于当下及未来的规范作用,侧重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性、稳定性、延续性。孔子对于周朝的礼乐制度高度礼赞,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守成或传承的态度。
然而,如果没有苏格拉底坚守的批判立场,整个社会就将缺乏自省自救的能力,失去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以自己的不自由(死亡)作为代价,为西方文化注入了自我省察、自我批判、自我革新的精神因子。
—— 《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孔子、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及其两者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不同的思想特征,并分别予以简要的评说。
中国和欧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希腊 |
泰勒斯 |
万物皆源于水 |
赫拉克利特 |
万物的本原是火 |
|
普罗塔哥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
孟子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
|
荀子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材料三 l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1694-1778年)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1713—1784年)称赞儒学政治,“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材料四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五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务——……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和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综合上述材料一、材料二内容,谈谈“轴心时代”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
(2)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从什么角度评价中国文化?这些评价有何特点?
(3)材料四中的领导者们是怎样运用西方文化的?材料五中毛泽东指出“那时”的“他们使用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又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后序》,《饮冰室合集·饮冰室文集之一》,第129页
材料三
清末“新政”简表
项目 |
内容 |
成立商部 |
1903年9月,清政府成立了商部(1906年将工部并入商部,改称农工商部)。 |
奖励实业 |
1903年11月,商部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宣布:“朝廷重视商政,亟宜破除成见,使官商不分畛域,合力讲求,庶可广开风气”,凡能集股五十万元至五千万元经营工商业者,加以七品至头品顶戴。 |
废除科举 |
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从1902年起,科举考试不再用八股文。 清政府令自1906年起废止科举。 |
广设学堂 |
1901年9月14日,上谕说:“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清政府还大力倡办女学。1907年颁布的《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师范学堂,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 |
编练新军 |
裁撤旧式绿营、防勇,编练新军,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新军最先练成。清政府下令在各省设武备学堂,从1904年起还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近代军事技术。 |
政治改革 |
1906年9月1日颁布“预备仿行宪政”谕旨。1908年7月8日,清政府颁布了《各省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到1909年10月中旬,全国有16省的谘议局相继建立起来了。 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
——据[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册》等整理编制
(1)材料一中张之洞的话典型反映了洋务派怎样的思想主张?材料二中梁启超的话体现了维新派思想主张的什么特点?并分析说明这一特点。
(2)根据材料三,说明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启示?
史料一
《清明上河图》
史料二
《蒙娜丽莎》
史料三
《格尔尼卡》(局部)
请回答
(1)史料三中的美术作品最有可能是什么流派的?
A.新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2)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的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名画,写出解说词。 (内容必须包括:作者国籍(朝代)和姓名、时代特征或背景、艺术风格或流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派,其中主要包括西方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马克思主义者和许多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者,把1839~1842年的鸦片战争看做近代中国的起点。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以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80年为近代,以“五四”运动开始以后的历史为现代,……这是最近十年来的事,也是学习苏联科学地区分近代和现代历史的结果。
如果说以社会的质变作为近代和现代史的分界线是正确的话,那么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就不应是“五四”运动,而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年限问题》(1959年11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学派”将鸦片战争看做近代中国的起点,可以使用哪些证据?
(2)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年限问题,材料二提出哪几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