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离开故土到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为有钱有势的巨商,奠定苗氏集团的基础。苗氏兄弟得以发财致富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对工商贸易的限制 |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C.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洋务救国”思潮的推动 |
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因为
1952年 |
1957年 |
1962年 |
1965年 |
47.6 |
26.4 |
13.2 |
9.5 |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 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
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
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 |
C.封建制度走向衰弱,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
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今日,工业的霸权带来商业的霸权,在真正的手工制造业时期,却是商业的霸权带来工业的优势。当时殖民制度所起的主要作用即由于此。”下列史实不能佐证马克思观点的是
A.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 |
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C.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
D.“日不落帝国”建立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
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工标准法》,设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并创设了统一的“一星期40小时工作制。”随后,“附有慷慨的健康和失业福利的长期合同消除了因购买汽车和住房而致负债的长期风险”。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民主制度转型,立法保护工人权益 |
B.国际工人运动在美国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
C.生产与消费矛盾仍是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
D.美国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准备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
右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它反映出
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 |
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 |
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 |
D.谈判没取得实质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