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问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之,庸可留平?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苟其职之不举举:称
B.再四皆不然然:这样
C.烛之则狗也烛:照
D.且数十武武: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然以其猛也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之财
B.主人疑狗之不吠也此五霸之伐也
C.而怯于见贼者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D.卒灭于虎夫人有德于公子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  )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位东曾经在夜晚遇到冉氏狗差点被咬伤,但因冉氏狗虽凶猛却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B.作者叙述了“冉氏烹狗”一事,实则借此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C.作者在议论之后又补叙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之事。
D.作者在文中边叙边议,并且表示对冉氏烹狗的行为并不赞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太尉①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郭子仪之子)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②,辄奋击折人手足,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文书)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出如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④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⑤,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日:“且熟,
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日:“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卑顺,温和),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日:“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日:“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日:“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早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日:“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节选自《柳河东集•段太尉逸事状》,有删节)【注】①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②赚
(qie妾):满足。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军邠州寓:驻扎
B.今尚书恣卒为暴恣:放纵
C.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谢:感谢
D.使人求谕谌谕:告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②又以刃刺酒翁
B.①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②能为公已乱
C.①杀一老卒,何甲也②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D.①且大乱,若何②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汾阳王儿子郭唏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对手下管束不严,放纵士兵横行不法。
B.段太尉主动到节度使白孝德府中请缨,得到允许后到军中劝说郭唏,使他改正了错误。
C.段太尉在劝说郭唏时,以维护郭唏父亲和郭家的声誉作为切人点,让郭唏心服口服。
D.泾州大将焦令谌强占他人土地,并欺压剥削百姓,段太尉写信骂他使他羞愧而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襄子最怨智伯怨:埋怨。
B.襄子如厕,心动如:往、去。
C.近幸子,乃为所欲幸:宠信。
D.至於智伯,国士遇我遇:对待。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豫让为“义人”的一组是()
①豫让遁逃山中②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③此天下之贤人也④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⑤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⑥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豫让曾经侍奉范氏及中行氏,范氏及中行氏并不重视他,只把它当作普通人,因此,范氏及中行氏被智伯消灭后,豫让没有为这两个主人复仇尽忠。
B.豫让内心十分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决心不吝生命杀掉赵襄子,但是又不想用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C.赵襄子开始放掉行刺未果的豫让,是因为豫让是个义士,后来赵襄子不想释放再次行刺的豫让,是因为赵襄子认为自己对待豫让已经仁至义尽了。
D.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数十日。诩乃令军中,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太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是时,长吏听百姓谪罚者输赎,号为“义钱”,托为贫人储,而守令因以聚敛。诩上疏曰:“元年以来,长吏受取百万以上者,匈匈不绝。谪罚吏人至数千万,而三公、刺史少所举奏。永平、章和中,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今宜遵前典,蠲除权制。”于是诏书下诩章,切责州郡。谪罚输赎自此而止。宁阳主簿诉其县令之枉,积六七岁不省。主薄乃上书曰:“臣章百上,终不见省,臣岂可北诣单于以告怨乎?”帝大怒,持章示尚书,尚书遂劾以大逆。诩驳之曰:“主簿所讼,百上不达,是有司之过。愚蠢之人,不足多诛。”帝纳诩言,笞之而已。诩因谓诸尚书曰:“小人有怨,不远千里,断发刻肌,诣阚告诉,而不为理,岂臣下之义?”闻者皆惭。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临终,谓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已无愧。”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蠲,juin(书)免除。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戒不虞虞:预料
B.贸易衣服,回转数周贸:变更
C.积六七岁不省省:审察
D.断发刻肌,诣阙告诉告诉:说给人听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虞诩“将帅之略”和“刚正之性”的一组是

A.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谪罚吏人至数千万
B.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州及郡县皆坐免黜
C.乃令军中,潜发小弩而不为理,岂臣下之义
D.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诩孝敬奉养祖母.被县里推举为顺孙。国相认为他是非凡出众的人打算任用他为吏,而他却因为要奉养祖母拒绝了。
B.虞诩有将帅之略,被调任为武都太守。在作战中,他指挥若定,用增灶示强、巧用弓弩、易服回转、伏兵掩击等方式迷惑并打败羌人。
C.虞诩为“义钱”之事上疏皇帝,陈述了贪官污吏的罪行以及百姓遭受的痛苦,建议废除“义钱”。皇帝采纳后,“义钱”制度从此停止。
D.虞诩认为宁阳县主簿上告该县县令受冤一事虽然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对这样愚蠢的人,没必要杀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县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十二年卒。
(《三国志•吴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        征召
B.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通“资”,钱财
C.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        息,止
D.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同“邀”,求,求取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全琮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②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
③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④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⑤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⑥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琮从桂阳运几千斛大米到吴地做买卖,当看到吴地粮荒危急时,就把大米救济当地士人;回桂阳后他又倾其所有,救济几百个逃难的中州士人。
B.全琮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按兵不动,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等几千魏军出现在长江中心时,才出击攻打,大获全胜。
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许多将领要分兵抓捕百姓(回头),全琮认为这一举动有得有失,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D.全琮认为珠崖夷州等地水土潮湿有瘴气,人们到那里会得疾病,军队不可前往。孙权不听他的话,结果出兵一年后,十分之八九的士兵得病而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太祖为司空,辟,末至。魏国既建,出为雍州刺
史。从征张鲁,别从散关入讨叛氐,收其麦以给军食。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
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拢扰
不安,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体课,使治屋宅,作水碓①,民。遂安。
文帝即王位,初置凉州,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黄华、麴演各逯故太守,举兵以应之。既进兵为护羌校尉苏则声势,故则得以有功。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扰。帝忧之,乃召邹岐,以既代之。遣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继其后。既至金城,欲渡河,诸将守以为“兵少道险,未可深入声等锋还士奔戴余同乃送入”。既曰:“今武威危急,赴之宜速。”遂渡河。贼七千余骑逆拒军于鹯阴口,既扬声军由鹯阴,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胡以为神,引还显美。既已据武威,曜乃至,儒等犹未达。既劳赐将士,欲进军击胡。诸将皆曰:“士卒疲倦,虏众气锐,难与争锋。”既日:“今军无见粮,当因敌为资。若虏见兵合,退依深山,追之则道险穷饿,兵还则出侯寇抄。如此,兵不得解。”遂前军显美。胡骑数千,因大风欲放火烧营,将士皆恐。既夜藏精卒三千人为伏,使参军成公英督千余骑挑战,敕使阳退。胡果争奔之,因发伏截其后,首尾进击,大破之。
酒泉苏衡反,与羌豪邻戴及丁令胡万余骑攻边县。既与夏侯儒击破之,衡及邻戴等皆降。遂上豌请与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阁以备胡。西羌恐,率众二万余落降。其后西平麴光等杀其郡守,诸将欲击之,既日:“唯光等造反,郡人未必悉同。若便以军临之,吏民羌胡必谓国家不别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为虎傅翼也。”乃檄告渝诸羌:为光等所诖②误者原之;能斩贼帅送首者当加封赏。于是光部党斩送光首,其余成安堵如故。
既临:州十余年,政惠著闻。黄初四年薨。
(选自《三国志》卷十五)
【注】①水碓(dud:古代用水力舂米的设备。②诖(guà):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拒:抵御。
B.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潜:潜伏。
C.敕使阳退阳:假装。
D.郡人未必悉同悉:全,都。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既采取的巩固边防的措施的一项是 ( )
①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
②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
③黄华、鞠演各逐放大守,举兵以应之
④因大风欲放火烧营,将士皆恐
⑤遂上疏请与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阁以备胡
⑥乃檄告渝诸羌:为光等所诖误者原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既在太祖做司空的时候,曾征召他做官,但他没有去。魏国建立后,去征讨张鲁,太祖移民充实河北地区,人民恐惧骚动,扰攘不安,张既采取措施,给予安抚,民心安定。
B.当时,由于凉州、卢水一带的羌族部落纷纷反叛,致使河西一带遭到严重骚扰,文帝十分担忧。于是便召来邹岐替代张既的现有职务,而让张既专门统军平定叛乱。
C.酒泉郡的苏衡谋反,同时串通羌族的豪强邻戴等少数民族一万多人马攻打边境各县,张既同夏侯儒带领军队前往迎击,大败敌人,致使苏衡、邻戴等头目投降。
D.张既在少数民族聚居且没有完全归化、动乱频仍的地方任职二十多年,其间他因地制宜实施了许多好的政策,效果显著,影响广泛。黄初四年去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