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德裕,字文饶。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时亳州浮屠诡言水可愈疾,号曰“圣水”,转相流闻,南方之人,率十户僦一人使往汲。而水斗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转鬻于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数十百人。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逾年,徙剑南西川。蜀人多鬻女为人妾,德裕为著科约:凡十三而上,执三年劳;下者,五岁;及期则归之父母。毁属下浮屠私庐数千,以地予农。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发若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蜀风大变。帝尝疑杨嗣复、李珏顾望不忠,遣使杀之。德裕知帝性刚而果于断,即率三宰相见延英,呜咽流涕曰:“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帝不许,德裕伏不起。帝曰:“为公等赦之。”德裕降拜升坐。帝曰:“如令谏官论争,虽千疏,我不赦。”德裕重拜。因追还使者,嗣复等乃免。寻册拜司空。又尝谓:“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乃请罢郡县吏凡二千余员,衣冠去者皆怨。时天下已平,数上疏乞骸骨,皆不许。当国凡六年,方用兵时,决策制胜,它相无与,故威名独重于时。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虽至大位,犹不去书。其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
(节选自《新唐书·李德裕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者益它汲益:添加 |
B.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勒:逼迫 |
C.德裕为著科约著:明确规定 |
D.执三年劳执:从事,做 |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 |
B.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 |
C.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 |
D.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有个性,为官不为谣言所惑。他成年后,不参加科举考试,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补官;在对待“圣水”可以治病一事上,他予以严禁。 |
B.李德裕为官注重改变不良习俗。蜀地人大多卖女儿给人家做妾,他制定法令加以改变;佛寺大量占有土地,他将占有的土地归还给农民。 |
C.李德裕敢于直言劝谏,得到了皇上的认可。皇上怀疑杨嗣复、李珏对自己不忠,在李德裕的含泪劝谏下,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赦免了二人。 |
D.李德裕为国力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他为了“省吏”,请求罢免了很多郡县的官吏;他任宰相共六年,用兵之时做出决策,其他宰相都没有参与。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民剔发若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
(2)其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②。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③以兵解,文少保④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⑤以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八弟⑥已亡,其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烈,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选自全祖望《梅花岭记》)
【注】①江都,指扬州。②白下,指南京。③颜太师,唐德宗时太子太师颜真卿,被叛军所杀。④文少保,南宋宰相文天祥。⑤可程,史可法的二弟史可程变节投敌。⑥史可法的八弟史可刚为国捐躯。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督相史忠烈公督相: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身份督师 |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有旧:有老交情 |
C.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审知:确实知道 |
D.出疏纠 之纠:捉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忠义和刚烈”的一组是()
①吾誓与城为殉;②城陷,忠烈拔刀自裁;③忠烈大骂而死;④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⑤梅花如雪,芳香不染;⑥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
A.①②④⑤ | B.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二年,扬州城被清兵围攻,史可法知道情势不可挽回,为不辱督相之使命,他决心与扬州城共存亡。 |
B.史可法殉难后,人们纷纷传说他没有死,抗敌义军都假托忠烈的名义起事,有人甚至以他来讽刺投敌的洪承畴。 |
C.作者认为忠义是圣贤立身的准则,不必拘泥于出世入世之说,那些神仙怪诞的说法,像画蛇添足一样,是多余的。 |
D.史可法的家人都表现得守志保节。八弟阵亡,他的夫人为夫守节自杀而死。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2)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郤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 家:安家 |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视:比照。 |
C.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寻:不久 |
D.论者韪之韪:正确。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信以闻,下霖锦衣狱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B.信欲有为,而阻于圭君幸于赵王 |
C.不得已而假之人夫晋,何厌之有 |
D.若此,乃有司职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 B.③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5分)
(2)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敏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擢右正言。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 哲宗俯首不语。
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① 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死葬祥符县。后二年,金人发其冢,貌如生,相惊语曰:“异人也!”为之盖棺乃去。(节选自《宋史·刘安世》,有改动)
注:①元佑,宋哲宗赵煦的年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查办 |
B.陛下富于春秋年岁 |
C.章惇用事,尤忌恶之憎恨 |
D.金人发其冢发现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B.吾当从汝所之纵一苇之所如 |
C.啖以即大用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D.默因劝为子孙计吾今为之虏矣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
(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划6处,3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 非 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 经 序 游 侠 则 退 处 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 微 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
刘峻,字孝标,平原人。峻生期月,母携还乡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峻年八岁,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刘实悯峻,以束帛赎之,教以书学。魏人闻其江南有戚属,更徙之桑乾。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时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因 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孝嗣抑而不许,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帝时,萧遥欣为豫州,为府刑狱,礼遇甚厚。遥欣寻卒,久之不调。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踪典校秘书。峻兄孝庆,时为青州刺史,峻请假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未及成,复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
论成,中山刘沼致书以难之,凡再反,峻并为申析以答之。会沼卒,不见峻后报者,峻乃为书以序之曰:“刘侯即有斯难,值余有天伦之戚,竞未之致也。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峻又尝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何则?敬通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此一同也。敬通值中兴明君,而终不试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摈斥当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敬通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祸同伯道,永无血胤,此二异也。敬通臂力方刚,老而益壮;余有犬马之疾,溘死无时,此三异也。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其风流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此四异也。所以自力为叙,遗之好事云。”
峻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普通二年,卒,时年六十。门人谥曰玄靖先生。
(节选自《梁书·刘峻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山富人刘实悯峻悯:怜悯 |
B.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引:引荐 |
C.所以自力为叙,遗之好事云遗:赠送 |
D.敬通值中兴明君值:遇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峻因 人求为子良国职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 |
B.遥欣寻卒,久之不调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D.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峻勤奋好学的一组是()(3分 )
①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②既觉复读,终夜不寐 ③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
④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⑤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⑥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北魏人听说刘峻在江南有亲戚,就把他转移到桑乾。他家里很穷,寄居在别人的廊檐下,刻苦攻读,经常通宵达旦。 |
B.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后推荐他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负责点校官府的典籍。 |
C.刘峻为安成王编《类苑》,因病未完成,接着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文辞很美的《山栖志》。 |
D.刘峻认为冯敬通在世时没有受重用,但死后被很多名贤敬慕,其名声越来越大;自己一生平淡,世人不知,慨叹就像草木枯谢一样无人记起。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峻请假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3分)
(2)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4分)
(3)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伯父墓表
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
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 |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 |
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3分)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 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