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青年大量参军,母送子、妻送郎的场景比比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 | B.日本人爱国热情高涨 |
C.日本本国利益受到威胁,保家卫国的需要 | D.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
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A.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
B.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
读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 |
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 D.自然经济所占成份微不足道 |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A.洋务运动的足迹 | B.外商企业的创办 |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 D.五四运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