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于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但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
A |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
B |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
C |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
D |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
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