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是至今世界博览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盛会。
材料一: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
材料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荟萃当今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成果,反映人类社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充分展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理念和实践;上海世博会将促进世界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一次精彩对话,将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1)材料一的“世博精神”财富蕴涵了哪些辩证法道理,请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法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修改后的个税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与之前起征点2000元相比,修改后的个税法将起征点提高了1500元,这将大幅减轻中低收人纳税群体的税负,全国6000万人将不需缴纳个税。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由此可见()
A.税收具有相对固定性的特点 | B.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 |
C.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 D.我国公民都是法律规定的纳税人 |
(2)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项目支出情况(部分):
①我国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②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两者的关系是决定。
③国家财政对农林水利事务的支出有利于建设,提高农民的。
根据材料二,回答财政有哪些作用?
材料一: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91 |
24.5 |
42.1 |
33.4 |
2001 |
15.3 |
51.1 |
33.6 |
2010 |
10.2 |
46.8 |
43.0 |
注:国家统计局测算,2010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同比增加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同比增长9.5%。
材料二: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较快,渐趋合理。
(2)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会日趋减少,整个社会劳动力开始由过剩转向短缺。这时一般会出现 ()
A.社会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B.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较快上升
C.第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开始下降 D.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显著上升
(3)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请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提出你的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4)我国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应当实现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
的转变。
(5)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两条)
我国建国以来居民消费经历的三次升级转型情况: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时间跨度 |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
21世纪初至今 |
代表商品 |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 |
彩电、冰箱、洗衣机等 |
汽车、住房、旅游等 |
消费模式 |
温饱型 |
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
享受型 |
消费金额 |
百元级 |
千元级 |
万元级,数十万元级 |
(1)请指出,图表中“消费模式”一栏中,根据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模式,应把第三次的“享受型”改为。
(2)建国以来居民消费经历的三次升级转型所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的原因是。
(3)从生活质量的角度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首先要提高这一物质基础,同时,还要注意精神消费状况、闲暇时间的多少以及等因素的影响。
(4)有人说,生活越来越好了,手中的钱可以随便花,不用顾忌。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最近1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大跨步前进。 2005年底,中国GDP增加16.8%,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中国GDP增速为13%,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GDP是58786亿美元,日本GDP是57742亿美元,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回答:
中国GDP是58786亿美元,日本GDP是57742亿美元,GDP反映的是一国(或地区)的和。人均GDP反映的是一国(或地区)人们的。
(2)近10年,中国GDP发展迅速的经济原因有哪些?(列出2条)
(3)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有人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简述理由。
(4)提高我国的经济总量,不能靠粗放型增长,而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哪些特征?
读图回答问题。
(1)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核心是,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
(3)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
①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③完全达到极度富裕
④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4)请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符合或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