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
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生长素 |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作用一定不相同 |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 |
C.根的向重力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 |
D.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都是由特定的器官产生的微量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
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 B.④③②②① | C.②①④①③ | D.④③②①① |
以下与人体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细胞由造血干细胞直接分化而来 |
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
C.吞噬细胞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
D.免疫系统有防御功能,而没有调节功能 |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