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 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A.改交阯道御史改:改任 |
B.趣言之趣:通“促”,赶快 |
C.比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 |
D.褒表忠节节:节约 |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 )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②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 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文言文阅读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父惇,为汉阳太守。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
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①,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和亲,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郡界以宁。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②酋长又遗金鐻③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薄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迁使匈奴中郎将。休屠各④及乌桓并同反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延熹二年,梁冀被诛,奂以故吏免官禁锢。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九年春,征拜大司农。鲜卑闻奂去,其夏,寇掠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秋,鲜卑复率八九千骑入塞,缘边大被其毒。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唯鲜卑出塞去。
奂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果有勋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縑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后汉书•张奂传》,有删改)
【注】①美稷:南匈奴单于的居所。②先零:羌族的一支。③鐻:(qú)金属制的耳饰。④休屠各:部落名。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匈奴左奥建台、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寇:入侵 |
B.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交通:交往 |
C.羌性贪而贵吏清贵:看重 |
D.缘边大被其毒被:遭受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奂“为国家立功边境”的一组是
①将其众降,郡界以宁
②羌性贪而贵吏清,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③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
④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
⑤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
⑥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①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奂勇敢善战足智多谋,以极少的兵力出战抵抗南匈奴的入侵,通过招募士兵、占据有利地势等方法击败了敌人。 |
B.张奂因战胜南匈奴而威名教化大盛于边疆,之后被授予了使匈奴中郎将的官职,平定了休屠各和乌桓的叛乱。 |
C.因曾被大将军梁冀征召在其府中任职,梁冀被诛杀后张奂受牵连而被免官。鲜卑侵犯边境时,朝廷又任命他为边防大将,这表明张奂有超群的才干。 |
D.张奂年少时胸有大志,后来做将帅期间建立了不少功劳,董卓仰慕他派人给他送礼,张奂因为不喜欢董卓而拒绝了他的馈赠。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5分)
(2)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镠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谬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尝表荐之。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且介僻寡合,不喜车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与顾云同谒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杀,隐有题延和阁之讥。又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隐精书法,喜笔工苌风,谓曰:“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并行于世。
(节选《唐才子传》有改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素;一般的 |
B.谬得之大喜,以书辟之辟:征召 |
C.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分:辈分 |
D.传食诸侯.因人成事因:依靠 |
以下各组句子市,全部表明罗隐善属文的一组是()
①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②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
③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④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⑤即以雁头笺百蝇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
⑥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育》等,并行于世。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明年间,遭逢战乱,罗隐回到家乡,当时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镠对罗隐很是称赏,于是罗隐投靠了他。 |
B.罗隐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他不喜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的能力却是非常高的,因此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罗隐上表推荐了他。 |
C.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毕将军所杀,罗隐写了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 |
D.郑畋有个女儿非常美丽,因读罗隐的诗丽对其极为爱慕,俚在她看到罗隐相貌丑陋且不通世故的样子后,便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2)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也。父操,轻侠有胆气。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军正。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时权撤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悍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余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
(节选自《三国志•凌统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侠有胆气轻:率性 |
B.行破贼都尉行:代理 |
C.统疾其侮慢疾:痛恨 |
D.乃率厉士卒厉:严厉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属于凌统在合肥之战失利时保护孙权突围的一组是
①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②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
③身当矢石④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
⑤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⑥统被甲潜行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③④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统头脑冷静,果断刚强。进攻麻屯之前,督将陈勤在宴会上辱骂凌统,凌统只是流泪没有搭理他。在进军路上陈勤再次侮辱他时,他终于忍无可忍,砍伤陈勤。 |
B.凌统为人正直,爱憎分明。对不讲规矩、随意欺侮他人的陈勤,他敢于当面指斥,拒不接受陈勤的罚酒;合肥之战失利,亲信部下无一生还,他悲痛不能自已。 |
C.凌统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进攻麻屯时,亲自冒着敌方的箭雨和擂石往前冲,大败反贼;在孙权陷入曹将张辽的包围时,奋不顾身,冲入重围,保护孙权突围。 |
D.凌统慷慨大度,体恤下属。同乡盛暹应孙权诏命夜间到达,他慌忙提衣出门,执手迎进室内,毫无妒忌之心;在军旅中,他爱护部下中的贤士,贤士们也仰慕他。 |
把上面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
(2)今臣亡国贱俘,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文言文阅读(共21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 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ǜ):贫穷。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临近 |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
C.遽薄京师薄:逼近 |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B.遂言甫于朝访风景于崇阿 |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 |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也。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 觌(dí):相见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
C.汝何故疏我 煜入或不测,奈何 |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
下列各句,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B.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C.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D.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
(2) 文中第五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也可用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