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是
| A.法国 | B.苏联 | C.南斯拉夫 | D.民主德国 |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
|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
|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
|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