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8分)
材料一 见图甲和图乙

材料二 长三角、珠三角和全国三次产业构成比较(单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长江三角洲
15.8
4.6
57.0
55.9
27.2
39.6
珠江三角洲
14.4
3.8
44.2
53.8
41.4
42.4
全国
27.1
15.2
41.6
52.9
31.3
31.9

(1)图甲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8分)
(2)改革开放以来,图乙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它以A______(城市名)和深圳为中心,带动周围城市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群之一。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条件。
(3)读材料二,1990年~2004年,两个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4)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图甲中_____(数码)城市举办,为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实现“天蓝、水清、地绿、住佳”的目标,该市近年来不断加强城市公共绿地或绿化带、林带建设,说明它们的环境功能。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峡游览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一:三峡游览区位于渝东鄂西的巫山山脉之中,它以幽深壮丽的峡谷景观为主,配合众多的溶洞和名胜古迹,成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材料二:三峡有雄、险、奇、幽之美,真是无一处不可以成诗,无一处不可以入画。山、水、泉、林、洞,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可称是长江风景线上最为奇秀、最为集中的山水画廊。三峡也是一座宏大的历史博物馆,有殷商旧城、巴蜀遗物、秦时栈道、楚国阳台,有屈原故里、昭君故里、石宝寨、“鬼城”丰都、张飞庙、白帝城等。这些名胜古迹不但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而且丰富了旅游内容。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自然风景区的什么特色?
图中属于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突出反映了三峡旅游区的哪些旅游价值?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对三峡地区的旅游资源产生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不利影响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克服?

阅读下图文回答问题。

图中区域所示目前世界上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其名称为,2004年该组织“东扩”,目前,共有个正式成员国。(2分)
在图中用斜线标出2004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国。(1分)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成员国在综合国力的基本实体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图为我国东南某山地的等高线图(局部),等高距为25米,MN为空中索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M、N海拔较高的是。(1分)
图中有一瀑布,试用“”符号将其标出,并用“⊕”表示观赏该瀑布的最佳位置。(2分)
图中瀑布的落差不少于米,不超过米。观赏该瀑布的最佳季节是季。(3分)
江西庐山的最佳游览季节是夏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3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4亿。

图A 2003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B 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从图A可以得出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从图B可以得出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2分)
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不恰当的是( ) (2分)

A.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B.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
C.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D.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费用要低于人口流出地区

从前些年熙熙攘攘的“民工潮”,到2004年广东、浙江等地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纷纷告急,呼喊“民工荒”,凸显民工对城市不可或缺的作用。试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给城市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
四川、安徽、湖南等省区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了那些积极影响?(3分)

读“某城市规划图”,该市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若从A处修建铁路到B处,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考虑,应选线(A—C—B线,还是选A—D—B线)较合理。请简述你这样选择的依据。
下列工厂合理布局应在图中①②③④哪一个位置,请连线表示。

A.化工厂①
B.钢铁厂②
C.自来水厂③
D.食品厂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