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某一会议的一份决议写道“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这份决议诞生在
| A.上海 | B.广州 | C.汉口 | D.北京 |
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铁器的使用 | B.社会人口的增加 |
| C.国家分裂的影响 | D.统治阶级的提倡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材料描述的工具是( )
| A.翻车 | B.筒车 | C.耜 | D.耧车 |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
|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
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以下所列能说明此观点的有()
①这次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②戊戌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③提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④没有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
|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