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DNA分子含胸腺嘧啶200个,胞嘧啶450个,该DNA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14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 ( )
A.2次 | B.3次 | C.4次 | D.5次 |
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6×108 t,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 t,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
A.动物能感受昼夜节律信息 |
B.光照时间长短对生物活动会造成一定影响 |
C.信息传递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 |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
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
D.可以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
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
A.蝙蝠的“回声定位” |
B.萤火虫发光 |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
D.雄鸟的“求偶炫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