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4分)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5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宋太宗雍熙年间,国家派出官员,携带皇帝的“敕书”和“金帛”,分四路出使,欢迎东南亚各国商人前来贸易,使国家增加商税收入达五十贯的,可以补官。广州作为进出口最盛的港口,每当商船启航出海时,市舶使官员和当地长官要设宴欢送。泉州市舶使在外商扬帆回国时,要动用三百贯钱办筵席宴请。
材料三 王安石市易法规定,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青苗法规定: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政策、措施的导向上有什么不同?就材料二提供的信息看,产生这种不同导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不同在科技上的最大反映是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政府职能上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凌蒙初
材料二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摘编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摘编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四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摘编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选择其中的一种经营现象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加以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订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处。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装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请回答: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理由。(12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和平”作为“战争”的对立物,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理想之一。
材料回顾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运动,二战使得制约与控制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但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 “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 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 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我们应该看到,导致战争与维护和平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民主,和平与世界的公正平等,都是不可分割的,而恰恰在这些方面,世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l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
——摘编自李巨廉《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转折——个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考》
(1)虽然制约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但人类距离普遍、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运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折?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应当追求怎样的和平理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旦共产主义挑衅被界定为攸关民主国家前途,美国就不能坐待内战爆发(如希腊的局势),美国的性格就是试图先行诊治。6月5日,距杜鲁门主义宣布不到三个月,马歇尔国务卿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词,公开宣布美国将致力于根绝招惹侵略的社会、经济因素。他宣布:美国将援助欧洲复兴重建,以避免“政治骚乱”和“绝望”,重振世界经济,并且培养自由体制。
材料二 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基辛格《大外交》
(1)材料一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是什么?实质目的是什么?(7分)
(2)材料二中“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指什么?以史实说明他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