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 D.分封制遭到破坏 |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
C.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的进程 | D.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
复辟的波旁王朝被推翻后法国政体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A.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帝制 共和制![]() ![]() ![]() |
B.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帝制![]() ![]() ![]() |
C.共和制 帝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 |
D.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帝制 |
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民主性,确切的说主要在于()
A.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 |
B.确立了共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
C.建立了国家政权,否定了封建制度 |
D.认为人民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的重要影响是()
①有利于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③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许多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④影响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曾建立了共和制,但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这一变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革命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 | B.符合英国的国情 |
C.封建势力在英国的复辟 | D.各阶级利益集团矛盾妥协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