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孙中山曾感叹道:“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材料反映了孙中山主张
A.放弃英美式发展道路 | B.联合苏俄,发动民众 |
C.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 D.消灭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
“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②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③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 ④作者反对盲从孔子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古代中国某一时期曾施行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一时期,六部地位虽有所上升,但基本上还是在辅政部门协调或指导下行使权力。这些辅政部门有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内阁 ④军机处
A.① | B.② | C.①② | D.③④ |
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 | 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
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 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两位伟人。下列对两人思想共同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都强调人要有一定的美德 | B.都提倡中庸的思想 |
C.都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 D.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
下图是法图画家维克多·欧仁·德拉克罗瓦于183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下列解读与事实明显不符的是
A.这幅作品以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 |
B.硝烟弥漫的场面无法掩饰住人们为自由而战的渴望 |
C.高举法兰西旗帜的自由女神突出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
D.这幅作品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