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时代》周刊曾刊登了某一封面人物,上面有简单的人物介绍:“CENERAL CHIANC KAI—SHEK”(蒋介石将军)“……rose out of the Sun—set”。关于这个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此时之所以
能成为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
| A.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并取得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
| B.掀起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迫使红军长征 |
| C.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领导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
| D.大举进攻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 |
培根曾经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
| 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D.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运动恰恰相反。”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奋斗目标是
| A.实现社会主义 | B.革除资本主义的弊端 |
| C.为工人阶级谋利益 | D.解放被压迫民族 |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 C.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十年,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且在政治上逐步成熟。这一时期中共“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包括
①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②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之间的关系
③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两次分别克服了党内右倾和“左倾”的错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材料中所指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应该是
| A.顽固派和洋务派 | B.洋务派和维新派 | C.维新派和革命派 | D.同盟会和共产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