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上海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某校高二(1)班同学决定以“走近上海世博会”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感知世博】
海世博会进入100天倒计时的关键阶段以来,上海市政府组织的世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并且制定了世博安保方案及一揽子专项方案。目前,在上海市政府的努力下,上海世博会已经吸引了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
(1)上述材料体现《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研究世博】
同学了解到,世博会是综合反映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世界首届世界博览会以来,各国都把举办世博会作为展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舞台,塑造形象窗口,上海世博会也是如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确保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2)简要说明我国努力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政治意义。
【参与世博】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世博会是展示上海城市风采和市民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广大市民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当好世博会东道主,积极争当志愿者。
(3)从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分析作为主办城市的市民应怎样迎接世博会。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央视首播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不仅收视率屡创新高,还引发了社会对美食、民俗、文化认同等话题的热烈探讨,更带来了商机。地方特产、锅碗瓢盆热卖。以“美食之旅”使旅游线路成为热门,一部纪录片火爆了媒体,商家和产业。不仅如此,《中国好声音》的走红和《舌尖上的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1)结合材料说明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
(2)请你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简析《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经济效应。

2011~2012年我国的就业形势见下表。


2011年
2012年
新增劳动力总数
1500万人
140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922万人
918万人
新增就业岗位
1221万个
1266万个

(1)表格内容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分别从党和政府、劳动者的角度谈谈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宝钢是我国钢铁企业的排头兵。近年来,宝钢实施钢铁精品战略、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已形成了近20个境外和国内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宝钢倡导“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战略,不断追求产品的高质量。汽车板是宝钢的头号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但是,近年来,宝钢也面临着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为此,宝钢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瞄准高强、超高强汽车板等技术难度大、盈利能力强的高端精品。“喝水不忘掘井人”,宝钢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先后设立1亿元的教育基金,捐建了近40所希望小学,得到社会的肯定。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宝钢获得成功的原因。

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旅游贷款、装修贷款、出国留学及助学贷款等,名目繁多的消费信贷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给人们带来了还贷的经济压力。
有人提出,提倡贷款消费违背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材料一我国的就业形势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材料二 2012年11月16日,某电器公司人事经理与陈某签订《劳动协议》,约定由陈某负责输送一批员工到该公司从事电器安装工作。2013年1月19日,该公司认为员工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于是张贴公告与该批员工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员工在两天内结算工资离厂,但员工不同意,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到7月31日并长期在厂内聚集,影响企业正常运作。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2)结合材料说明劳动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