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17、18世纪殖民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B.主要手段是依靠正常的商品贸易 |
C.使欧洲兴旺发达 | D.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
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 B.维新运动时期 | C.民国成立初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戴在世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有“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下列发生在转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
②《临时约法》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④ |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的共同点是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B.代表近代申国社会发展方向 |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 D.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性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 B.以文治国 | C.分科考试 | D.学而优则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