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
列宁曾说过:“俄国人民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列宁这句话的本意是
A.俄国是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B.俄国人民受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 |
C.封建农奴制残余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D.俄国工人阶级肩负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 |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从中共中央的政策变动中可以看出
A.中共形成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 |
B.中共“左倾”关门主义更加严重 |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发展 |
从民国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革命派力量壮大 | B.出于对议会政治的渴望 |
C.法制法规的健全 | D.民族资本主义长足发展 |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
C.共和派获得绝对优势 | D.“联合派”带来社会安定 |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 B.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
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 | D.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