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
|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
|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
|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 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 A.道德规范 | B.宗法关系 | C.战争祭祀 | D.儒学思想 |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普森说:“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已完成的、包容一切的、自证自明的思想体系这种观念已被证明是无益的。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在本世纪实际上并没有做出很大贡献,并未能预见或解释一些重大的历史现象。”对理解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是不合适宜的思想体系 | B.马克思主义是不科学的思想体系 |
| C.马克思主义是包容一切的思想体系 | D.马克思主义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思想体系 |
二战中,反法西斯盟国的许多会议中都没有法国的席位。戴高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他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此话反映出()
| A.法国大国地位的削弱 |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 C.美苏两级格局的形成 | D.雅尔塔体系的崩溃 |
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的创办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 B.开平煤矿 | C.安庆内军械所 | D.天津机器制造局 |
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但此后陷入困境。民族工业的这一发展状况说明()
| A.管理不善是经济近代化的不利因素 | B.封建统治是经济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
| C.民族独立是实现经济近代化的前提 | D.民国建立无益于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