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离体动物体细胞却没有发育成动物的成熟个体,原因是
A.动物细胞内没有成套的遗传物质 | |
B.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分化程度提高而受到限制,分化潜能变弱 | |
C.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太小 | D.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高于植物细胞 |
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
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
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
D.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亮 |
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
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 |
生态系统 |
采集对象 |
现有生物量 |
年增长率/% |
年采收量 |
① |
马尾松林 |
马尾松 |
200 000m3 |
2 |
1 000 m3 |
② |
淡水湖泊 |
鲫鱼 |
10 000kg |
35 |
3 600 kg |
③ |
山地 |
甘草 |
1 000kg |
20 |
300 kg |
④ |
滩涂 |
沙蚕 |
10 000kg |
30 |
500 kg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
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