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材料二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人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鸿《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权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材料二、三中的“公民”的含义是什么?(3分)你对材料二中的“政治自由”有什么看法?(3分)
(3)材料三中“自然的自由”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理解“社会契约”材料三有哪些不足?(3分)
李鸿章答美国记者问(8分)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来我国投资……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发展经济的观点?(2分)
(2)你认为李鸿章的观点是否有道理?(1分)
(3)当时李鸿章的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3分)
(4)由此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境能源问题从资本主义早期就开始积累,到20世纪50年代,弊端逐渐显示出来,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公害。从煤烟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石油、化工、毒气污染,到农药污染、核污染和噪声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严重的生态危机已经使人们觉醒,“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正日益成为人类的共识。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人类生存环境遭受极大破坏的原因。建立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认识的基础上,人类的发展观逐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府是怎样“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改革的?其改革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的?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毛泽东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苏联的办法是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方式及其造成的后果。(4分)
材料三华西村办起了年产30万吨线材厂、30万吨轧钢厂、毛纺厂等20多个大中型企业,到1993年年产值超过11亿元。……浙江省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探索并完善了“公司+科技+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农村改革走出了怎样的发展之路?(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建议?(2分)
以民为本,重视改善农村民生,关系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建国后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民生问题的探索中,有过挫折的教训,也有过成功的喜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58年,当谈及人民公社问题时,毛泽东说:“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政社是合一的;搞公共食堂,自留地取消,鸡鸭及房前屋后的小树还是自己的,这些到将来也不存在;......人民公社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产品十分丰富,粮食、棉花、油料都实行共产。如果做到吃饭不要钱,这是一个大变化。大概十年左右,可能产品非常丰富,道德非常高尚,我们就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上面实行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小岗村1978年没有单干的时候只能收3万斤粮食,单干后当年就收了18万斤,一下子就翻了6倍多。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跃升为400元。这样,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了,虽然说小岗没有富起来,但住、穿、吃方面都进步了很多。
材料三“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这是相当长时期内,一拨又一拨参观考察者安徽小岗村的感慨和评价。而素有“天下第一村” —— 华西村,坚持农工商并举、实现年营业收入达450亿元,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提到华西村,就不能不提吴仁宝,他不仅懂经营、懂管理,更关键在于他懂得研究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抓住我国千载难逢的改革开放大好机遇,及时摈弃了传统农民的生活劳作方式,以承揽加工业务为主,带领广大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将华西村打造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本。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建立人民公社的主观愿望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3)依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摘录原材料)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865年英国在上海创办的耶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起初厂址在
上海虹口,后来迁到市南高昌庙
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破产的农民
材料三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图一图二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4分)
(3)从材料三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4分)
(4)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三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1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